宅基地确权,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。2025年后,随着《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》的全面实施,确权规则将迎来重大调整。
本文将结合政策文件与真实案例,为你解读新规下可能无法确权的3类房屋。 01宅基地确权:农民权益的“护身符” 宅基地确权,是通过登记发证,明确宅基地的权属、面积、四至范围,为农民合法使用宅基地提供法律保障。
截至2024年底,全国宅基地确权率已达92%,但仍有部分房屋因历史遗留问题或违规建设,面临确权难题。 022025年新规:三类房屋或无法确1. 城镇居民非法购买的农村房屋 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,宅基地使用权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。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,无法办理确权登记。 真实案例:北京市密云区村民李某将宅基地房屋卖给城镇居民王某。后王某申请确权被拒,法院判决合同无效,房屋返还李某。(案例来源:2024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) 2. 违反规划的超占、扩建房屋 2025年《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》实施后,对“超占面积”“未批先建”的容忍度将大幅降低。以下三类违规情形,可能无法确权: 面积超标:超出省级政府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(如部分省份上限为120㎡)。 层高超限:擅自加盖至3层以上,且未取得规划许可。 占用耕地: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房,即使已建成,也无法确权。 真实案例:湖南省岳阳市村民张某在宅基地外扩建厨房,占用耕地50㎡。确权时被要求拆除,否则不予登记。(案例来源:2024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) 3. 权属不清的继承、赠与房屋 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继承,但地上房屋可继承。若房屋坍塌或长期闲置,宅基地将由村集体收回。以下两类情形,权属争议风险高: 多代继承:房屋经多次继承后,权属人分散且无法达成一致。 跨村赠与:将房屋赠与非本集体成员,导致权属争议。 真实案例:浙江省金华市一栋房屋因三代人继承,涉及12名权属人。确权时因无法协商一致,暂缓登记。(案例来源:2024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) 03确权“缓冲期”:2025年前的最后机会 为平稳过渡,2025年新规实施前,多地已启动“确权攻坚行动”,为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整改窗口。 整改路径: 违规超占:
缴纳有偿使用费:如安徽省规定,超占面积按每年5-15元/㎡缴费。
拆除或退还:对严重违规且拒不整改的,强制拆除。
权属纠纷:
调解优先:通过村委会、乡镇司法所调解,签订权属协议。
司法裁决:调解无果的,可通过法院确权诉讼。
城镇购房:
合同无效后的补偿:卖方需返还购房款,买方需腾退房屋(如北京密云案例)。 04农民如何应对?三步走保权益第一步:自查房屋合规性 核对宅基地证、规划许可证、房屋产权证是否齐全。测量房屋面积、层高,确认是否超出当地标准。 第二步:主动申报整改 对违规超占、扩建部分,在2025年前向村委会申报整改。权属纠纷尽早调解,避免拖延至新规实施后。 第三步:关注政策窗口期 2025年前,多地允许通过缴纳罚款、补办手续等方式“补票”。如湖南省对2020年前建成的无证房屋,简化补办程序。(政策来源: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文件)
宅基地确权新规,旨在规范管理,保障农民合法权益。2025年前的“缓冲期”,是整改的最后机会。农民朋友需尽早自查、主动申报,莫让房屋沦为“确权黑户”。合规使用宅基地,才能让确权证书成为你权益的“保险单”!
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